疫情的持续发酵,使越来越多人更加重视个人防护。《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指出:75%的酒精(乙醇)可有效消灭活病毒。 随着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大家纷纷抢购医用酒精、84消毒液等产品,自行在家中消毒。 但是很多人不清楚消毒剂具体的使用方法,盲目操作,以致引发中毒、爆炸等不良后果。 空气需要酒精消毒吗?如何科学使用各种消毒剂?居家消毒有什么注意事项?《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一一解答你的疑惑。 受访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吴安华 北京市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宣传员 祁兴龙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蔡绍曦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靳向煜 酒精可以用做空气消杀吗? 酒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消毒剂,一般场合均可使用。鉴于酒精消杀依赖于高浓度,因此,只能用于体外的消杀。比如,手部和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但酒精 不可用于空气消杀和其他用途 。很多人把酒精装在喷壶或加湿器里消毒空气,这种做法目前缺乏科学依据,达不到预想的消杀效果。反而空气中高浓度酒精的聚集,极易产生燃烧现象,造成火灾。因此,不建议在家中对空气喷洒酒精进行消杀 。 在非医疗环境空气,比如我们居家的非污染室内空间,空气中不大可能会悬浮足以造成传播的病毒浓度,因而无需进行空气消毒,保持定期开门窗通风就可以。 如何正确使用消毒产品? 不是所有消毒剂都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用对消毒剂是防范病毒的基础。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漂白粉等)、75%医用酒精、乙醚、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可有效消灭活病毒,我们常用的主要有75%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 No.1 酒精不可用于大面积喷洒 酒精极易燃烧,空气中乙醇浓度超过3%时即可发生火灾。在大量使用酒精时,酒精挥发使室内空气中乙醇浓度增加,比直接点燃酒精更危险。所以,进行人体消毒时不要大面积喷洒 ,擦拭双手即可,彻底挥发前不要接近火源、热源。 居家使用酒精应注意: ◆ 家中不宜大量囤积酒精,单瓶包装不宜超过500毫升; ◆ 使用前要清理周边易燃可燃物,勿在空气中直接喷洒; ◆ 用酒精给电器表面消毒,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 ◆ 家中剩下的酒精,避光存放在柜子等阴凉处,存放时要盖紧盖子,贴好标签,避免挥发。 No.2 84消毒液不可混用 84消毒液要先按说明稀释,装在塑料容器里,可直接用于桌面、地面、衣物等物体,但刺激性强,有一定腐蚀性和漂白性,调配使用时要戴好口罩、橡胶手套和防水围裙,护好皮肤、口鼻、眼部。 84消毒液要单独使用,不要和其他消毒剂混用,尤其不能和洁厕灵合用 ,否则会生成有毒的氯气,严重者甚至中毒死亡。 还有一些专业的医用、工业消毒剂,最好不在家使用。不建议自制消毒剂,一般人掌握不好比例和化学反应,易发生危险。 除此之外,还要做到: ◆ 在通风良好的区域用冷水配置和使用,热水会影响杀菌效果; ◆ 存放84消毒液时注意密封,防止挥发; ◆ 不要放在暖气片等热源附近,防潮防火,放在阴凉通风处; ◆ 避免儿童和宠物接触; ◆ 不要大量囤积、恶意囤积,普通人家达不到大量保存的条件,反而存在风险; ◆ 要在正规场所购买消毒剂,警惕不法商贩用有毒的甲醇冒充乙醇,不买来路不明或不明用途的“进口货”。 滴露消毒水和84消毒液哪个好 如今在市面上有很多种消毒水,其中最熟为人知的就是84消毒液,但滴露牌子的消毒水也做得不错,那么家长们就在考虑了,到底滴露消毒水和84消毒水哪个好呢? 滴露消毒水:滴露消毒水是专业的消毒水,其主要成份叫做对氯间二甲苯酚,可以用于皮肤消毒、衣物消毒以及家居消毒。 84消毒液:而84消毒液在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消毒液的,其主要成份是次氯酸钠,常用于洗碗、洗水果、洗蔬菜等,对其表面消毒。 由此可见,滴露主攻除菌,84主攻消毒。 除菌和消毒明显的区别是:除菌不伤害物品,消毒会对物品有一定的伤害。滴露在除菌的同事不会伤害衣物,家具等。但是84会在消毒的同时,腐蚀衣服的纤维。如果不是严重的疾病患者家庭,建议84消毒液要慎用。居家消毒,要严格按照说明比例来稀释使用。 所以,滴露消毒水和84消毒液哪个好这个问题,要看家长们用于什么地方了,但是如果用来洗宝宝衣物的话,建议不要使用84消毒液,对宝宝皮肤不好。 居家如何做好消毒防护? 日前,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居住外环境的监测,在一名患者家中的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为避免出现清理“死角”,居家消毒时有以下3个重点: No.1 家中物品及时消毒 ◆ 地面、桌面、开关、门把手、热水壶、马桶、床头柜等用含有效氯250~500毫克/升的84消毒液擦拭,15分钟之后用清水擦洗干净,每天至少1次; ◆ 毛巾、衣物、被罩等织物,用含有效氯250~500毫克/升的84消毒液浸泡1小时; ◆ 水杯、茶杯、餐具、小玩具等可用漂白粉、高锰酸钾浸泡15~30分钟,或用水煮沸15分钟,用后随时消毒,再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 ◆ 从超市买回来的东西,被病毒污染的可能性很小,没有消毒的必要。收到外卖和收快递后,可以把外包装扔掉,然后认真洗手。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在物品外表面喷洒75%的医用酒精。 No.2 冲厕所盖上马桶盖 钟南山院士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通过粪-口传播。粪-口传播也称消化道传播,指的是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包含在大便里并存活,通过消化道排出的粪便进行传播。切断粪-口传播,要注意一些生活小细节: ◆ 厕所、马桶要消毒,冲厕所时盖上马桶盖; ◆ 对于下水道密闭性不严格的小区,如发现反水、漏水,应当加强马桶或便器的密封性,使用旱厕的农村地区需要定期对厕所进行消毒; ◆ 日常经常接触到的物品,如手机、钥匙、门把手、键盘、鼠标等,要注意定期消毒,尤其是外出回家之后; ◆ 有孩子的家庭,更要注意地面、家具的消毒,以免孩子摸到脏东西后吃手而被感染; ◆ 少吃生食,不喝生水,蔬菜一定要洗干净、煮熟后食用,吃水果前要充分洗净; ◆ 处理生食、熟食前后要洗手,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建议家庭中实行分餐制,备双公筷。 No.3 勿蒸洗口罩以供重复利用 网上传言称,将一次性口罩用微波炉或电吹风加热、用75%酒精涂抹能消毒,可重复利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靳向煜表示,这都是不可取的。 用微波炉、电烤箱、蒸锅等加热,口罩内部过滤层结构受高温高湿被破坏,无法再次使用;用电吹风加热口罩,也会使内部过滤层结构被破坏,加热过程中还容易使附着的飞沫吹到面部,造成二次污染。 而医用外科口罩等外表面都经过“拒水处理”,酒精很难渗入,表面涂抹很难对内部起到消毒作用;另一方面,酒精破坏口罩外层防水结构,使口罩对水的吸收会增强,加速过滤层失效。 很多防护类口罩是一次性产品,但在疫情严重、口罩紧缺时,可适当增加口罩使用次数。 ◆ 若在高危场合使用,或与病人接触后,口罩使用一次后必须丢弃; ◆ 但在日常生活中,如公园、马路、人流相对稀疏的公共场所佩戴后,可将口罩摘下,置于通风环境自然晾干后继续使用。 每个一次性防护口罩的总使用次数控制在2~3次,总佩戴时间在10小时以内。 出现异常情况如何自我急救? 居家消毒过程中若出现以下异常情况,大家要熟悉掌握急救方法,第一时间及时进行自我救治。 酒精着火 酒精在身上着火时,第一要紧的事情是灭火,要用打湿的衣物蒙住着火部位。被烧伤后,伤者要避免高声喊叫,因为喊叫会引起严重呼吸道烧伤。火灭后要立即就医。 酒精引燃其他物品时,要用衣物、床单类物品浸湿后覆盖着火点,第一时间转移易燃易爆物品,可用湿毛巾、湿衣物覆盖灭火,条件具备还可使用CO2、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室外可使用沙土覆盖灭火。 严禁使用水泼或干燥的毛巾、衣物进行扑打的方式灭火,否则若被酒精引燃,火势将蔓延扩散,越烧越大。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快速用大量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误服 喝大量牛奶或清水,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去医院就诊。 吸入氯气 迅速脱离现场,转移至空气清新处,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做好消毒工作至关重要,但在居家消毒、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大家也要掌握科学的方法,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
|申请友链|网址导航|网站导航|小黑屋|扫一下二维码进入手机版|祈安网 ( 闽ICP备06000414号-7 )|公安备案号35052402000130
GMT+8, 2023-12-3 18:36 , Processed in 0.268947 second(s), 49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