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桌面图标福建网址会心一笑 繁体中文

安全生活学习-祈安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用百度帐号登录

总共13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1036|回复: 2

50年前的今天,人类最遥远的月球之旅

[复制链接]

评论头像


手机扫一扫,直接访问本页
累计在线
69680分钟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9-7-21 18: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0年前的今天,美东时间7月20日13时17分39秒(休斯顿时间还要早一个小时,下同),无数人聚集在电视机前,忐忑不安地等待着。
  这是阿波罗11号飞船上的第5天,自发射起,它已经飞行了100个小时12分钟。
  在一天前进入环月球轨道之后,此时的阿波罗飞船正在第13圈环绕月球,两名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也已经进入登月舱中等待,另一名宇航员迈克尔·柯林斯将在此后的20多个小时里一直独自停留在指令舱中接应。
43a7d933c895d143d15b24c62239ab075baf0770.jpeg
  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克尔·柯林斯和巴兹·奥尔德林。来源:NASA
  0-2时:分离
  而远隔了半个地球的中国大陆上,此时正是北京时间1969年7月21日凌晨1时44分0秒。
  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LM)与指令&服务舱(CSM)分离。
a46df9ccd198444ce7be0c5de14ff9d04577.gif
  来源:纪录片《阿波罗11号》
  阿波罗载人飞船由三个部分组成: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LM),而在最终抵达地球之前,指令舱和服务舱始终连接在一起,合称为指令&服务舱(CSM)。
002SBzCVzy77oe8zqiq06&690.jpg

c9fcc3cec3fdfc03ec771e9089f6ae91a5c226dd.jpeg
002SBzCVzy77oe9xy5O38.jpg
  阿波罗11号飞船的结构。改编自:维基
  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叫做“鹰号”,指令舱叫做“哥伦比亚号”。
  实际登月的时候,只有登月舱会降落到月球表面,而指令&服务舱会一直停留在月球轨道上。
  2-4时:降轨
  北京时间7月21日凌晨3时8分14秒(美东时间7月20日15时8分14秒),登月舱(LM)点火进入下降轨道。
  这是一个近月点距离月球表面15.7公里、远月点距离月球表面105.9公里的椭圆轨道,也是2个月前的阿波罗10号曾经“彩排”过的轨道。
  2个月前,阿波罗10号的两位宇航员斯塔福德和塞尔南驾驶登月舱“史努比”与指令舱“查理·布朗”中的宇航员杨,联合测试了除了登陆月表以外的所有项目。
6a600c338744ebf8030ee9918830fe2f6159a76b.jpeg
  来源:NASA
  而此时的阿波罗11号登月舱正位于月球的背面,与地球的信号处于中断状态。宇航员们将利用这段时间调整下降参数和姿态,等待飞回月球正面的时刻。
  44分钟后,准备动力下降的登月舱打开降落雷达。
  4-6时:着陆
  北京时间7月21日凌晨4时5分5秒(美东时间7月20日16时5分5秒),登月舱开始动力下降。
9a098063ba362c4917566dbed2cb08934108.gif
  来源:纪录片《阿波罗11号》
  北京时间7月21日凌晨4时17分39秒(美东时间7月20日16时17分39秒),经过12分多钟的动力下降,阿波罗11号登月舱“鹰号”终于带着两名宇航员成功着陆在远在地球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表面——月球正面的静海基地。
8cb1cb134954092374812b32c091f80cb1de49e4.jpeg
  底图:LROC,制图:haibaraemily
  「Houston, Tranquility base here. The Eagle has landed. (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号已着陆。)」
8d5494eef01f3a29ae676f12c2ec95345e607c89.jpeg
  来源:NASA
  而收到宇航员们报平安的消息之后,地面站的工程师们回复道:「谢谢你们!我们终于可以正常呼吸了!」
e850352ac65c1038a2d20e49e0d8ba16b27e89d8.jpeg
  来源:纪录片《阿波罗11号》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从1957年提出C-1火箭(也就是后来的土星一号),到1967年土星五号AS-501飞行测试的成功,为了能够制造出足够把人类送上月球的强大运载火箭,美国在与时间(以及苏联)赛跑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失败,还失去了阿波罗1号三名宇航员宝贵的生命;
  徘徊者号系列任务、勘测者号系列任务、月球轨道器系列任务、水星计划、双子星计划…为了能为登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美国人尽一切努力了解月球、培训宇航员。
  即使在阿波罗11号随着土星五号火箭成功发射,成功抵达月球轨道之后,行百里者半九十,着陆的时刻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就这样,无数地球上的人们和两名宇航员一起,经历了惊心动魄的12分钟降落时光:
  5次程序警报响起,更要命的是宇航员对这个警报是啥意思一脸懵逼;
  鹰号提前飞过了预定着陆点,只能继续往前飞行,重新寻找合适的着陆点;
  自动导航不够给力,宇航员们不得不切换成手动飞行来掠过一个致命的陨石坑;
  最终着陆的1分11秒之前,登月舱已经发出了低燃料警报;
  ……
  但最终,在经验丰富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的冷静(?)操作之下,鹰号在仅剩的一点燃料下安全着陆月面。
  所有的努力,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至于阿姆斯特朗童鞋实际上有多紧张,阿波罗飞船上的心率测量出卖了他——着陆月表的时刻,阿姆斯特朗的心率飙升到了156。
574e9258d109b3def3f76c2d9d764584810a4c7d.jpeg
  来源:纪录片《阿波罗11号》
  6-10时:准备
  登月舱内准备和修整。
  10-12时:出舱
  北京时间7月21日上午10时51分16秒(美东时间7月20日22时51分16秒),着陆6个半小时之后,尼尔·阿姆斯特朗走出登月舱,开始走下梯子。
  4分钟后,阿姆斯特朗将人类的第一个脚步踏上月球。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20分钟后,北京时间7月21日上午11时11分57秒,第二名人类——巴兹·奥尔德林也走出了登月舱。
  事实上,如今的我们常看到的阿波罗11号宇航员出舱的高清照片,绝大多数都不是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而是第二人奥尔德林——因为这是先下来的阿姆斯特朗为奥尔德林拍摄的。
7dd98d1001e9390176011e4a2d257de237d19695.jpeg
  奥尔德林走下梯子,埃姆斯特朗的相机真的是清楚多了。来源:AS11-40-5866
  这枚著名的登月脚印,也是奥尔德林的。
4e4a20a4462309f7ad251ca920c725f6d6cad615.jpeg
  来源:NASA
  再然后,他们在全世界的注视下竖起了美国国旗,与白宫的总统对话…在大多数阿波罗11号的介绍里,故事到了这里,差不多就已经结束了。即使是在《登月第一人》这样的电影里,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欣赏了一会儿景色,然后镜头一转,就动身回地球了。
  活着踏上月球表面,似乎已经是整个阿波罗11号任务的成功,之后发生了什么?反正我们都知道他们也都活着回来了…
  然而,作为人类第一次月面科学考察,两名宇航员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 第一次样本采集
  事实上,早在奥尔德林还没有出舱的20分钟里,阿姆斯特朗就已经高效地完成了一波月面初步考察:安装了相机、对月表进行拍照,以及展开了第1次月球样本采集(Contingency Sample)。
20e430d4d9f8e4ea969cd85b18a7d10c1540.gif
  阿姆斯特朗第一次月面采样。来源:阿波罗着陆腿上的相机拍摄
  这种看着像打高尔夫球似的动作,其实是宇航员在“捞”样品。
79f0f736afc37931711bb739ba0d9e4042a911f8.jpeg
  来源:NASA
  第一次月面采样发生于北京时间上午11时5分58秒-9分8秒这三分多钟里,阿姆斯特朗共采集了约1公斤月球样品装入塑料袋中。
  而奥尔德林的加入,让接下来的探测变得更加紧张有序。
  - 太阳风成分实验
  太阳一直在向外释放高能带电粒子,也就是“太阳风”。幸运的是,地球的磁场能够屏蔽绝大部分太阳风(除了极区),保护了地球的大气,也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而几乎没有磁场和大气层的月球就不一样了,太阳风可以长驱直入,直接轰击月球的表面。
  为了探测太阳风的成分,奥尔德林开展了太阳风成分实验。
  北京时间7月21日上午11时35分20秒(美东时间7月20日23时35分20秒),奥尔德林开始在距离登月舱约6米外的地方立起一面“旗子”——一块1.4×0.3米的铝箔板。这块铝箔板将在月球上停留77分钟,把打上去的太阳风粒子收集起来,然后由宇航员拆下来带回地球。
cf1b9d16fdfaaf5161c5377fde9dbdebf11f7a1e.jpeg
  (左)奥尔德林安置的铝箔板;(右)太阳风成分实验示意图。来源:NASA
  事实上,除了阿波罗11号,此后的阿波罗12号、14号、15号和16号也开展了相似的太阳风成分实验。
  - 第二次样本采集
  大约17分钟后,阿姆斯特朗开始了第二次样本采集(Bulk sample),持续约14分钟。第二次采样对具体的月岩类型选择没有什么要求,只需要采集大量的样本可以带回地球研究就可以。
810a19d8bc3eb135ecdcd76df7d781d6fc1f441f.jpeg
  第二次采样所用的铲子和采回的样品示例。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NASA
  - 12-14时:安置科学仪器
  好不容易来一趟月球,科学家们恨不得把地球上的仪器都让宇航员们带上,然而由于重量的限制…这是不可能的…而且由于是第一次着陆,考虑到月面行走的安全,阿波罗11号带的科学仪器尤其少——此后的几次阿波罗任务均安置了4-6种科学仪器,但阿波罗11号只带了2种——激光反射棱镜和被动月震仪。
  北京时间7月21日中午12时25分38秒(美东时间同天0时25分38秒),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仪器。
a9d3fd1f4134970ae1704245c103f8cda6865da3.jpeg
  图中还可以看到用于太阳风成分实验的铝箔板。来源:NASA AS11-40-5931
  奥尔德林:左手一台月震仪,右手一台激光反射棱镜,开开心心提着去安上。
08f790529822720e06eb6c6f2a022343f31fab48.jpeg
  来源:NASA
  此后的10分钟里,两台仪器先后被安装在月球表面。
  - 激光反射棱镜
  激光反射棱镜是一种原理非常直观的观测手段:通过在月球正面安置棱镜,从地球上向棱镜发射激光并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通过激光传播时间就可以推算每个时刻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和变化。
  阿波罗11号在月球上安置的激光反射棱镜阵列(左)和揭开黑色盖子之后的样子(右)
3b292df5e0fe9925a2a55dfd656177da8cb1713b.jpeg
  来源: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阿波罗11号之后,NASA的阿波罗14、15、17号载人登月任务和苏联的月球17、21号无人登月任务均在月面安装了一台激光反射棱镜。
  由于几乎不需要后期维护(此处月震仪哭晕在厕所),这些安装在月球正面的激光反射棱镜阵列可以长时间工作,帮助我们在几十年的尺度上持续监测地月之间的距离变化,并推算与之相关的地球物理参数。我们熟知的月球正在以3.8 厘米/年的速度远离地球,这就是月面激光反射棱镜告诉我们的。
  至今仍在工作中的阿波罗月面激光反射棱镜也成为了今天的我们见证阿波罗登月真实性的铁证之一——2018年1月22日晚,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团队利用1.2米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多次成功探测到阿波罗15号月面激光反射棱镜返回的激光脉冲信号,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月球激光测距。
0bd162d9f2d3572c5472cecbd8da4a2263d0c367.jpeg
  (左)人类迄今为止安装在月球上的所有激光反射棱镜位置。来源:NASA;(右)云南天文台1.2米望远镜进行的激光测月观测和观测结果。来源:云南天文台
  - 月震仪
  阿波罗11号携带的是被动月震仪套装,所谓“被动”嘛,就是自己不生产月震,只在月球感觉到震动的时候测一下。既然有被动月震观测,当然也就有主动月震观测——后来的阿波罗14和16号任务的宇航员在月球上安装了主动月震观测装置,并人工制造了几次月震。
  奥尔德林在装配(左)和调整(右)月震仪
f9dcd100baa1cd11d5b1e3e6e8dbe1f9c2ce2d3b.jpeg
  来源:NASA
  在月震仪被安装上不久,北京时间7月21日中午12时40分39秒(美东时间同天0时40分39秒),地球上的科学家们就已经收到了阿波罗11号月震仪传回的第一份被动月震数据——宇航员们月面活动产生的月震。
cc11728b4710b912808dc6589134d50693452211.jpeg
b3b7d0a20cf431ad1eab55e61aff85aa2cdd98c6.jpeg
  来源:纪录片《阿波罗11号》
  和激光反射棱镜一样,月震仪也同样可以在宇航员们离开月球之后长期继续工作,不过可惜的是,阿波罗11号安置的月震仪仅仅工作了三周就坏了,远没有后来阿波罗12、14、15、16、17号安置的月震仪那么坚挺——后4台月震仪一直工作到了1977年才由于经费和供能的双重原因被终止。在此期间,这些月震仪记录下了共12558次月震(包括9次人工月震),大大帮助我们认识了月球的内部结构。
9825bc315c6034a8785a74999fda6051082376b8.jpeg
  (左)阿波罗任务在月球上安置的几个月震仪,Apollo 17处安置了一个重力仪(Kawamura et al.,2015)。(右)月球内部结构(Wieczorek et al., 2006),近月面四个绿色点(A12/14,A15,A16)表示阿波罗号安装的四个月震仪的纬度。
  - 第三次样本采集
  北京时间7月21日中午12时43分(美东时间同天0时43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开始了第三次样本采集(Documented Sample)。
  相比于前两次随便捞捞比较随意的样本采集,第三次样本采集要认真严格得多。两位宇航员分工协作,完成了这最后一次采样。
  一边,奥尔德林用直径2厘米的岩管采集了2管深达月表以下13厘米的岩芯样本,之后他将回收用于太阳风成分实验的铝箔板。
d52a2834349b033bb7a9258f41071fd6d439bd95.jpeg
  (左)奥尔德林正在进行岩芯采样;(右)阿波罗11号使用的采样管长这样(红色箭头)。来源:NASA
  另一边,阿姆斯特朗精挑细选采集了一批月球岩石样本。
aec379310a55b319c64ee39c1260ab23cdfc17f5.jpeg
  阿姆斯特朗第三次采集的月面样本示例。来源:NASA
  - 返回登月舱
  北京时间7月21日下午13时1分39秒(美东时间同天1时1分39秒),完成任务的奥尔德林回到登月舱,8分钟后,阿姆斯特朗也回到登月舱。
  13时11分13秒(美东时间1时11分13秒),舱外活动结束,登月舱门关闭。
  14-24时:修整
  吃饭,睡觉,做点准备工作…这一阶段对应于美东时间凌晨2点到中午12点。
  0-2时:起飞
  北京时间7月22日凌晨1时54分(美东时间7月21日13时54分),登月舱点火起飞,离开月球表面。
  此时距离它与指令&服务舱分离,才刚过去24小时10分钟。
  3个半小时后,它将与在此期间一直在月球轨道上一圈一圈飘荡着、等候着的指令&服务舱对接,然后正式启程回到地球。
  结 语
  在这短暂又漫长的24个小时里,人类在月球表面停留了近22个小时,其中出舱行走2.5个小时。
  在这2.5个小时里,宇航员们争分夺秒地完成了月面拍照、月壤评估、太阳风成分实验、月震仪和激光反射棱镜的安装等一系列工作,这些遗迹至今保留在月球上,被后来的月球轨道器一再回顾。
  2012年,至今拍照最清楚的月球轨道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拍到的阿波罗11号遗址
c2fdfc039245d68890118fbafd0b541bd31b24ee.jpeg
  来源:LROC
  在这2.5个小时里的三次月面采样,共采集了22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样本并带回地球。这些珍贵的月球样本至今仍是全世界的行星科学家们认识和探索月球的钥匙。
a8014c086e061d952ab0871b293d23d463d9ca69.jpeg
  阿波罗11号月球样品汇总。数据来源:NASA,整理:haibaraemily
  在这24个小时里,
  全世界6.5亿观众通过电视直播,与宇航员们共同经历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忐忑、紧张和狂喜,
  一起见证了人类是如何在这短短的24个小时里,升华成了一种全新的、跨星球物种。
  正如阿波罗11号登月舱起落架的铭牌上刻下的宣言:
  HERE MEN FROM THE PLANET EARTH
  FIRST SET FOOT UPON THE MOON
  JULY 1969 A. D.
  WE CAME IN PEACE FOR ALL MANKIND.
  公元1969年7月,
  来自地球的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我们心怀和平、代表着全人类而来。
1c950a7b02087bf405d9f46aa71a7e2910dfcf4e.jpeg
  纪录片《阿波罗11号》
  五十年前的今天,
  这是属于全人类的高光时刻。来源:科普中国
d6ca7bcb0a46f21f22bfaa1c491443650d33aea8.jpeg
5d2fefbb8e9f0920cc5bf44d_1024.jpg
  1969 年 2 月 21 日,发射 " 阿波罗 11 号 " 所用的 " 土星五号 " 运载火箭的 S-1C 助推器,在佛罗里达州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装配大楼内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
timg.jpg

  土星 5 号高达 110.6 米,重约 3039 吨,推力可达 3408 吨,而它至今保持着人类史上火箭最大的运载能力记录:近地轨道(LEO)140 吨,比猎鹰重型火箭的两倍还多。土星五号发射1次的成本是5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同时期的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的造价也不过4.5亿美元。也就是说我们把一个118吨的东西送到近地轨道需要花掉一艘满载排水量94000吨的核动力航母的钱。从运载的角度讲,其效率真的非常低。
  很明显,这种效率想拿来商业化地发展航天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WkY6-hsqyiwu0413024.jpg

  SpaceX “猎鹰”重型火箭高70米,超过20层楼高,宽12.2米,近地轨道运力高达63.8吨,同步轨道运力26.7吨,火星轨道运力16.8吨。“猎鹰”重型火箭由3枚“猎鹰9”火箭捆绑而成,拥有27个发动机。
  新时代SpaceX的猎鹰-9在这方面就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猎鹰-9的自重为549吨,近地轨道投送质量为22.8吨。近地轨道的投送质量达到了火箭自重的4.15%,而土星五号是3.88%。这方面进步虽然看上去不是很大。但是其单次发射的费用降低到了6200万美元,换算到土星五号当年的币值,单位耗资降低了90%以上。实际上以猎鹰-9的技术,投送能力还能提高很多,不过这个火箭是能够反复使用的,发射后可回收,所以才能大幅度的降低成本。火箭在发射后会自动落回地面,并且发动机会多次点火控制火箭的下落速度,从1300m/s降低到2m/s,如果发动机的燃料全部用来发射,那么很明显能够提高的运载量还会更多。

5d2fefbb8e9f0920cc5bf44f_1024.jpg

  在德克萨斯州埃林顿空军基地内," 阿波罗 11 号 " 指令长尼尔 · 阿姆斯特朗驾驶月球着陆训练飞行器,为 7 月的登月进行训练,这次飞行持续了 5 分钟。期间阿姆斯特朗进行了两次起落,他将飞行器上升到 90 米的高度。
5d2fefbb8e9f0920cc5bf459_1024.jpg

  " 阿波罗 11 号 " 指令长尼尔 · 阿姆斯特朗身穿登月时的宇航服,胸前固定着一个摄像机,这样他就可以解放双手去完成更重要的任务,背包为他提供氧气,并维持宇航服的压力和温度。
5d2fefbb8e9f0920cc5bf45c_1024.jpg

  这张照片充分展示了巴兹 · 奥尔德林的登月装备。
  阿波罗航天服兼具提供氧气、空气流通、保持气压、过滤二氧化碳和冷却功能,足够让登月宇航员进行长达7小时的月球漫步。其中,氢氧化锂过滤去除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木炭和Orion过滤器吸收臭味。人体散发的体热通过循环的冷却水吸收,再通过水蒸发系统散入太空。
5d2fefbb8e9f0920cc5bf45e_1024.jpg

  此外还有一个后备系统,可提供30分钟的氧气和通信。与此同时,通信系统还可将宇航员的生理数据传回地球。月球表面时刻受到微流星体袭击,因此阿波罗航天服的外面增加了一个保护层。虽然此航天服完成了6次载人登月飞行,但月球尘埃成为一大担忧。宇航员报告细小锋利的月球尘埃损坏航天服,导致出现磨损,缝合处进入尘埃。阿波罗航天服重约82公斤,而航天飞机航天服比它重1倍半。
  头盔通过一个金属卡圈与服装颈部相连接,头盔有两层面罩,可以防护航天员眼睛不受紫外线、红外线和流星微粒的伤害。头盔外壳由一种很结实而且轻巧的聚碳酸盐类材料制成。在头盔下是带有两套耳机和送话器的小帽。
  加压手套有一个特殊纤维做的外壳,内层是绝热材料,以防在工作中同热物体或冷物体接触时手受伤。手套的指端由硅有机橡胶制成,可提高航天员手指的敏感性。
  套靴由21层绝热材料做成。
  在指挥舱内航天员可不穿航天服而只着贴身的“衬衣”。它是由上衣和裤子组成的轻便的特氟纶飞行服,保暖性能良好,衣袋里存放着航天员的必用品  宇航服是航天员到太空作业最大的保障,可以防护宇航员在太空中应对极端环境,宇航服所经受的残酷环境的考验是无法想象的,要面对最高149度的高温和最低-184度的考验,如果宇航服破了的话对于宇航员将会是一个最大的威胁,甚至是面临着生命的危险,宇航服的造假也是无法想象的,宇航服多少钱一件呢?
  宇航服介绍:
  宇航服是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个人密闭装备,可防护空间的真空、高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在真空环境中,人体血液中含有的氮气会变成气体,使体积膨胀。如果人不穿加压气密的航天服,就会因体内外的压差悬殊而发生生命危险。 航天服是在飞行员密闭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功能服装。早期的航天服只能供航天员在飞船座舱内使用,后研制出舱外用的航天服。现代新型的舱外用航天服有液冷降温结构,可供航天员出舱活动或登月考察。
  宇航服多少钱一件?
  宇航员的航天服都是用特殊的材料制成的,一般都分为几个层面,一共需要1000多到工序,相对的复杂,一套舱内的宇航服一般需要20多万的人民币,重量为20公斤左右。一套舱外的宇航服的造价通常需要3000多万美元也就是2亿左右的人民币,重量也达到了120多公斤,因为在舱外的宇航服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可以维持宇航员生命的系统所以造价非常的昂贵。
  宇航服破了会怎样?
  如果宇航服破了就会让人暴露在太空中,首先就是缺氧但并不会马上丧失意识,身体会继续利用血液中的氧气,也只能维持15秒左右,如果屏住呼吸,虽然可以维持两分钟,但大气压下降会导致肺里面的气体迅速膨胀把肺撑破。还有一件最无能为力的就是暴露在太空10秒后,你体内液体开始蒸发导致皮肤和组织开始出汗,如果你被带回到正常气压的环境,你的皮肤和组织也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由于缺乏太空服的保护,你会直接暴露在宇宙射线中,这样会导致你严重晒伤,此外你还可能会得减压病。不过,虽然外太空的温度非常低,但你并不会在窒息前被冻僵,因为在缺少对流和传导的情况下热量并不会如此迅速的流失。如果你最终死在太空中,因为缺乏氧气,你的尸体并不会像地球上的普通尸体那样腐烂,在比较接近热源的地方会变成干尸,否则就是被冻结,如果死在宇航服内,尸体会腐烂直至氧气被耗尽。
  宇航服可以耐多少温度?
  宇航服是对宇宙中极端环境温度的防护,宇航服分为舱内和舱外,舱内宇航服虽然也要防火和阻燃,但是因为多数时间在航天器内部使用,其耐极端温度的要求较舱外航天服略低,舱外宇航服的要求要更高,因为舱外服的使用环境为近地轨道、星际空间和其他星球表面。如果需要一个舱外航天服温度设计的技术指标,那么可以参照美国舱外服的指标,高温149摄氏度,低温-184.4摄氏度,这是美国航天飞机舱外航天服的外防护层的耐温阈值。俄罗斯的海鹰舱外航天服和中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的技术标准虽然不完全相同但较为接近。
  50年后,Apollo 11的源代码在GitHub成为趋势热榜第一,获星获赞3.3万。
  什么是 Github?
  github是一个基于git的代码托管平台,付费用户可以建私人仓库,我们一般的免费用户只能使用公共仓库,也就是代码要公开。正是Github,让社会化编程成为现实。
  Github 由Chris Wanstrath, PJ Hyett 与Tom Preston-Werner三位开发者在2008年4月创办。迄今拥有59名全职员工,主要提供基于git的版本托管服务。
  今天,GitHub已是:
  一个拥有143万开发者的社区。其中不乏Linux发明者Torvalds这样的顶级黑客,以及Rails创始人DHH这样的年轻极客。
  这个星球上最流行的开源托管服务。目前已托管431万git项目,不仅越来越多知名开源项目迁入GitHub,比如Ruby on Rails、jQuery、Ruby、Erlang/OTP;近三年流行的开源库往往在GitHub首发,例如:BootStrap、Node.js、CoffeScript等。
  alexa全球排名414的网站。

  开源的Apollo 11代码,总共14.5万行代码,幕后共计30多万名技术人员。
  内容主要涉及阿波罗11号制导计算机(AGC)中指令模块(Comanche055)和登月模块(Luminary099)原始代码。
18d8bc3eb13533fae760bf02a2c6da1a40345be5副本.jpg

  该源代码从MIT科学博物馆的印刷本电子化图片抄录改编而来,并由两位MIT科学家Paul Fjeld和Deborah Douglas完成整理和最终开源。
  这次载入人类史册并影响深远的大事件,想必已然无需赘述。
  美国从1961年肯尼迪设定目标,历时9年,从缺乏环地球飞行经验,最后真正实现了踏上月球。
  其间还经历了10次Apollo项目计划,有坎坷、有曲折,也有牺牲。
  但终于在1969年7月20日实现了月球行走。
  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着陆前成功躲开了一个月球陨坑和一块巨石,之后他们在月球着陆点周围探索了两个多小时。
  他们采集了土壤和岩石样本进行分析,插上了美国国旗,并留下纪念阿波罗1号宇航员的奖章,以及一块写着“我们为全人类和平而来!”的牌匾。
  值得一提的是,Apollo项目一直持续到了1972年,终止于Apollo 17号,最后这一次对月球进行最广泛的探索,包括3次月球行走,每次都持续7个多小时,而宇航员在月球上停留了3天以上。
  此后人类再也没有回到过月球。
  最近,还有一款AR应用同样火爆,名为“JFKmoonshot”,可以身临其境体验Apollo 11全过程。感兴趣可自行前往。
  最后,一起看一下这份开源代码吧:
  https://github.com/chrislgarry/Apollo-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爱淘宝 厦门鹭岛网络-361000.net ,翼企魔方,厦门企业邮局,厦门域名注册,虚拟主机,厦门软件定制|厦门网站建设!

|申请友链|网址导航|网站导航|小黑屋|扫一下二维码进入手机版|祈安网 ( 闽ICP备06000414号-7 )|公安备案号35052402000130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4-30 19:25 , Processed in 0.433235 second(s), 96 queries , Gzip On.

请加为QQ好友再交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