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尤见典型。 1939年7月,著名化工专家、抗日英雄杨十三病逝,年仅50岁。杨是河北省迁安县人。“七·七”事变后,他毅然投笔从戎,曾组建地方抗日武装,领导农民起义,配合八路军抗敌,功勋累累。9月,重庆各界为他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亲自题写挽联,对杨十三给予高度评价,对后死者以殷殷期望。 21 延安新市场悬挂联 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 边区是抗日民主的根据地; 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 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由权。 1939年,延安新市场落成,毛泽东为此撰写了这副对联,联语将中国共产党《七七宣言》中提出的三大政治口号嵌入其中。 22 挽蔡元培联 学界泰斗;人生楷模。 1940年3月,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地香港逝世,延安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撰送了挽联,表达了对蔡先生的崇高评价和景仰之情。 23 挽张冲联 大计赖支持,内联共,外联苏, 奔走不辞劳,七载辛勤如一日; 斯人独憔悴,始病热,继病疟, 深沉竟莫起,数声哭泣已千秋。 1941年8月,为国共合作作出重大贡献的张冲先生病逝,毛泽东与吴玉章、林伯渠、邓颖超合作此联。 24 挽葛健豪联 老妇人新妇道; 儿英烈女英雄。 1943年,蔡和森的母亲、向警予的婆婆,也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蔡畅同志的母亲葛健豪老人病逝,毛泽东对这位十分有影响的老人敬送了挽联。短短六字联,涵极大的容量。 25 挽戴安澜将军联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城;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的香山寺为戴安澜将军举行国葬。毛泽东专门从延安拍去电报,电报在“海鸥将军千古”六字的后面,题写了这副诗一般的挽联。 上联主要写了戴安澜慷慨高歌二〇〇师英勇顽强的军人本色;下联用几个典型的战斗场面,对戴安澜将军远征缅甸取得的战绩,戴安澜将军誓驱日寇的豪情壮志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对戴安澜将军战死沙场的结局表示了深切的惋惜。 全联激情满怀,戴安澜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海鸥将军悲壮而动人的事迹,都壮怀激烈地凝聚挽联里,寥寥数语,将军形象跃然纸上。 26 挽朱德母钟太夫人联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1944年2月,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以八十六岁高龄在家乡四川逝世,延安各界群众举行追悼会,毛泽东敬撰挽联,将母亲上升到伟大的劳动阶级的地位,颂其母,赞其子,是悼念也是号召。 27 挽彭雪枫联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 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 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 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 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1944年9月,新四军抗日名将彭雪枫不幸牺牲,毛泽东与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等联名挽此联。 28 挽徐谦联 存亡攸关,抗战赖持久,而今正是新阶段; 死生同慨,团结须进步,岂能再抄旧文章。 国民党元老徐谦病逝时正值抗日战争进入新阶段,毛泽东结合当时形势作了这样一副挽联。 29 挽续范亭联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 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 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1947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为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同志举行葬礼,毛泽东敬献挽联。字里行间,透露出深深的悲痛之情、惋惜之情和敬仰之情。 30 挽冯玉祥逝世一周年联 置身民主;功在国家。 1949年9月1日,在北京纪念冯玉祥将军逝世一周年大会上,会场两侧悬挂着毛泽东撰送的这副挽联。 31 为母校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题联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1950年,毛泽东回母校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题写了这副对联,作为对师生的勉励。 32 贺张维母八十寿联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1950年9月19日,毛泽东为他早年同学张维的母亲八十寿辰,书写了这副对联。 33 题洞庭湖联 八百里洞庭重入眼; 五千年历史再从头。 大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写了这副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洞庭联。联语对工整,词句铿锵,气魄壮伟,胸襟豪放。上联从空间入笔,下联从时间着眼,空间的开阔与时间的悠远凝结着历史的沧桑厚重之感,表现了一代伟人改天换地、继往开来的大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 34 题扇联 各求各志各行各路; 离凡离圣离因离果。 1971年9月的一天,周恩来向毛泽东书面汇报了林彪准备叛逃的异常情况,请示处置办法。毛泽东阅过材料后,在他喜欢用的一把丝绸折扇上题写了这副对联,旋即叫警卫人员直送周恩来。 上联“各求各志”,意即各从其志,语出《史记·伯夷传》:“道不同不相与谋,亦各从其志也。”既然各有各的目的和志向,必然会各走各的路。下联的“凡”、“圣”来自儒学范畴。“圣”指圣贤豪杰,“凡”指人民大众。“因”、“果”为佛家语。 35 赠邓小平联 柔中寓刚;绵里藏针。 邓小平在“文革”期间受尽迫害。1973年年初“复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同年十二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建议邓小平参加中央军委工作,任总参谋长。毛泽东介绍说:“我请了一位军师,出任总参谋长。他办事比较果断,也是你们的老上司,他叫邓小平。”并以“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称赞邓小平,概括了他既坚持原则,又机动灵活的特点。 36 赠叶剑英联 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毛泽东晚年曾书赠叶剑英元帅这副对联。此联用典恰到好处,寓意深刻,发人深思,表达了毛泽东对叶帅的信赖,也是对叶帅的高度评价。 联语出自明代李贽《藏书》。上联的“诸葛”指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魏将司马懿说:“亮平生谨慎”。“谨慎”即古人所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之意。下联的“吕端”是北宋大臣,宋太宗至道元年担任宰相,太宗称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
|申请友链|网址导航|网站导航|小黑屋|扫一下二维码进入手机版|祈安网 ( 闽ICP备06000414号-7 )|公安备案号35052402000130
GMT+8, 2023-12-3 18:07 , Processed in 0.536590 second(s), 48 queries , Gzip On.